【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身心准备)】“绳”采飞扬 我爱运动——福幼二园“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花絮

发布时间:[2022-08-22]来源:金沙js9线路中心阅读量:[3]

如何让幼儿爱上跳绳、学会跳绳呢?面对幼儿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呢?我们如何有机渗透身心准备与其他入学准备发展目标,为幼儿顺畅进入小学奠定良好基础呢?下面,就来分享活动攻略:

问题一:不想跳绳、不会跳绳怎么办?

幼儿初期接触跳绳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 对跳绳活动缺乏兴趣且存在畏难情绪;

   * 缺乏跳绳动作核心经验与技能,手脚协调配合度不高;

   * 部分器械不适宜(材质、长度),且器械操控能力有待提升。 

攻略1:共情幼儿情绪,理解、接纳他们的"不想和不敢"

幼儿初次接触对肢体协调能力有一定挑战的跳绳,存在畏难情绪是很常见的,教师首先要共情幼儿"不会跳"引发"不想跳"的消极情绪,和孩子们一起面对。

攻略2:创设游戏情景,快乐玩绳激发兴趣

结合"绳子大变身""风火轮""大风车"等有趣的玩绳游戏,融合到幼儿每日的体育活动当中,建立幼儿与绳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幼儿玩绳、跳绳的兴趣和愿望。

攻略3:选择适合的跳绳,调节适宜长度

部分幼儿不愿意跳绳与所使用的跳绳是否适宜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替换适合当下幼儿使用的绳子,与幼儿一起调节长度,支持幼儿解决因绳子不适宜带来的问题,为后续跳绳做好准备。

问题二:跳不连贯怎么办?

当部分幼儿开始对跳绳感兴趣,愿意主动尝试跳绳时,有可能出现:

   * 只能一下一下跳,甩绳很慢,跳的也很慢;

   * 要跳得很高才能从绳子上跳过去;

   * 很容易绊绳,不能连跳......

攻略1:借助专业跳绳教学视频,创设经验墙

幼儿在跳绳中出现了跳得慢、不连贯等问题,教师寻找符合幼儿理解水平的跳绳教学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跳绳的基本动作,链接自己的跳绳问题,鼓励他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形成经验互动墙,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支架。

攻略2:多向互动、多元支持,保持跳绳积极性

播放节奏鲜明的动感音乐,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结对子",形成互助小组,进行有益的同伴经验迁移;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其他班级幼儿进行友谊赛、挑战赛......持续保持幼儿的跳绳积极性、参与性。

攻略3:动态打卡,让进步看得见

通过"一分钟跳绳挑战""我是跳绳小达人"等显性的打卡互动墙,使幼儿在跳绳上的点滴进步可视化、可变化,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关注并鼓励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在跳绳中不怕困难、坚持、敢于挑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树立我能行的意识,为即将面对的小学生活建立信心。

攻略4:巧用微信,搭建平台,提升家长参与度

建立家园跳绳微信群,鼓励幼儿每日动态打卡,肯定、赞赏幼儿在跳绳中的进步与成长,形成氛围积极、影响正面、快乐互动的跳绳分享群,关注部分互动性不够的家长,及时沟通提升参与度。

问题三:如何比之前跳得更好?

经过两个多月的跳绳,幼儿对跳绳兴趣持久,主动参与,还有的幼儿不仅跳得快还能花样跳绳、双人跳绳等,获得了新经验和成就感。但由于幼儿能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互动支持。

攻略1:分层建立跳绳共享群,有针对性地指导互动

在原有基础上,关注幼儿跳绳的不同问题与发展水平,分层建立多个跳绳共享群,分析不同群组的特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水平层次的跳绳教学视频,因材施教有效解决共性问题。

攻略2:支持幼儿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满足自我挑战

基于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通过时间、材料、场地等多方支持,鼓励幼儿向更高水平发起挑战,从心理上、物质上满足幼儿自我进阶的需求。

教师感悟

 大一班葛康伟老师:关注入学准备之"身心准备"要点,把握幼儿跳绳的核心经验,发现发展的共性问题,创设自主开放的运动环境,科学、精准地实施策略。实践中要紧扣发展目标,落实到对幼儿跳绳的观察、支持与回应当中,并贯穿活动始终,既关注问题也看到进步,不过分"拔高"儿童,基于幼儿跳绳的个性化需要提供支持策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与发展。同时,树立整合的课程观,不能只关注幼儿能跳几下,更需要思 考与实践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互动以及学习品质、习惯与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