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结合弘扬“嘉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9月27日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观看“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直播,引发了热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伊文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求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承弘扬“嘉庚精神”。2024年是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教育工委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组织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9月28日,本人认真观看了直播,对陈嘉庚先生的人格风范、爱国为民的情怀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在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感人历程中,本人对他在1940年亲自率领考察团到延安探查真相,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生动故事尤为感动。本堂思政课结合陈嘉庚故居、厦门大学、杨家岭革命旧址、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等相关实景、场馆,多层次、立体式地展开,形式新颖,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为我们今后如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提供了样板。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郑舒丹:
在观看“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后,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深感这次活动不仅是教育的一次盛会,更是对陈嘉庚先生卓越贡献的一次深刻致敬。通过这堂跨越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我深刻体会到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这不仅是历史的镜鉴,更是时代的启示。陈嘉庚先生用一生践行了他的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事迹是激励我们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竭动力。他的精神,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生动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他的精神激励着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重要以实际行动来回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历史使命。对于马院而言,这次学习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实践的指引。我们要深入研究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和研究之中,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党的理论,传承红色基因,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传递给学生,让思政教育成为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强大引擎。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 张惠娟: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让我深受启发。毛主席曾评价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品质,一生不懈地为海外华侨社会服务。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通过这堂思政课,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我将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成为一名有学识、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思政课教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嘉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郑丽萍:
观看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的视频,我收获满满。陈嘉庚先生在探索救国兴国道路上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携手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传奇的一生是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令我肃然起敬,他深信“教育为立国之本”,倾尽心血兴办学校,创办的学校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兴国”的深刻内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弘扬嘉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同时,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将嘉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嘉庚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勇毅前行,矢志奋斗,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香珠:
观看“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的视频直播课,我深深地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报国之金沙js9线路中心所感动。兴办教育是嘉庚先生爱国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做出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张丹凤: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以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构建了一堂极富地域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主题课堂,带领全省师生共同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这堂课将陈嘉庚先生后人、专家学者等在陈嘉庚故居、厦门大学、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线上实地现场教学融入到线下思政课堂,围绕弘扬和传承“嘉庚精神”,深入讲述了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感人历程和生动故事,做到了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联通,充分调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方面的协同,实现了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政课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育人作用。
听完这堂思政大课,陈嘉庚先生艰苦创业、倾资兴学、忠贞爱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同时也使我更加坚定了上好思政课的信念,得到了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启示。今后我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讲好“嘉庚故事”,努力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接续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追求融入民族事业中,勇于承担时代使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高雯婷:
9月28日,我观看了“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这堂跨越学段与年龄的思政课,不仅是对陈嘉庚先生伟大精神的深刻缅怀,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无私奉献与民族责任感的写照。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我看到了一个爱国者的初心与坚守,也看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广阔胸怀与不懈追求。陈嘉庚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慨,并身体力行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让我体悟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为思政教师,从“同上一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来看,我深感教书育人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传递信仰和价值,通过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方式,将教育家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日后,我将在教学设计中探索适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福建教育家的生平和事迹,讲好中国故事,启发他们思考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让师范院校的学生从大师级人物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实践教研室主任 陈雨露:
通过这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我与同学们一同深刻领悟了“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陈嘉庚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非凡的奉献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令人肃然起敬。纪念陈嘉庚先生,不仅是对那段光荣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嘉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将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嘉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情和报国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潘昭慧:
陈嘉庚先生一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通过观看“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 150 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我充分感悟了陈嘉庚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品格,对“嘉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在思想上,深入学习“嘉庚精神”,理解“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学思践悟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在工作上,将“嘉庚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讲好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生活上,像陈嘉庚先生学习,坚持修身律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崇尚勤俭,坚决抵制各类铺张浪费行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缀:
此次课程邀请陈嘉庚先生后人、省内外专家等,结合展示陈嘉庚故居、厦门大学、杨家岭革命旧址、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等相关实景、场馆,多层次、立体式讲述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感人历程和生动故事。我在收看学习的过程中,内心深受触动,我更坚定地认识到陈嘉庚先生伟大的爱国之心和深厚的育人情怀,对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陈嘉庚先生,这位被誉为“华侨旗帜”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事迹和精神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景仰的高贵品质,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宝库。陈嘉庚先生曾说过:“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讲好陈嘉庚先生热爱教育、潜心奉献、为国兴教的故事,坚持弘扬好陈嘉庚先生爱国、诚毅、敬业、重德等伟大品质,深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其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将其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嘉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我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思政教学工作中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清清: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念陈嘉庚诞辰150 周年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这堂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嘉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课程中,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我了解到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他捐资兴学,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我们应该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嘉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坚持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方春兰:
百年前,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到家乡集美兴资助学,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2014年10月,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说道,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陈嘉庚先生生于1874年10月21日。他是中国侨界领袖人物,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教育事业的爱国者。他的一生,“八十七年如一日”,始终关心祖国建设,坚持正义,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为祖国的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给厦门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作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助推实现中国梦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要做嘉庚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秉承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做事先学做人”的育人理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学生过硬的素质,为学生踏入社会赢得更大的主动权;激励学生志存高远,胸怀梦想,敢挑重担,自强不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利亚欣:
本次课程让我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陈嘉庚先生重教兴教,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言行更让我动容,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师者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充分运用好这一福建本土爱国主义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弘扬“嘉庚精神”,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培养更多“有理想 敢担当 能吃苦 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