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促成长,知行合一在路上——外语教育学院2024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认识实习

文章来源:外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3浏览次数:13


研学之旅,最美的课堂在路上。1118日至22日,外语教育学院2024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活动。

——落实立德树人  做好科学筹划

11月初,叶一青副院长带领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前往侯官文旅基地进行考察,并与闽侯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严生官副秘书长共同研讨适应本专业学生需求的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科学部署。

1113日,召开专业认识实习动员大会。叶一青副院长、辅导员郑洁菲老师、研学旅行教研室主任陈抒婷老师分别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活动内容和任务要求、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以及预期成果等,强调了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们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确保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提高专业认知  探索研学路径

1118日,特邀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创业导师、闽侯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严生官副秘书长作主题为“研学活动策划与实施——以候官文化为例”的讲座。2024级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全体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参加讲座。

侯官文化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讲解与分享,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侯官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影响,同时激发学生的研学热情,为后续研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打开文旅画卷  凸显专业亮点

19日,学生们在六位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福州闽侯的千年古村——候官村开展认知实习。他们脚步不停,积极调研,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指导老师们不仅详细介绍了侯官村的代表性建筑,以及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与保护现状,还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主题课程设计和研学旅行线路规划。通过实地探访,学生们对侯官,乃至福州本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对研学旅游导师的职业规范和工作流程有了初步了解。

  ——开启实地调研  探索人文历史

21日,学生们分别组队前往三坊七巷、烟台山和上下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在三坊七巷,学生们被这里的历史底蕴深深吸引。三坊七巷历经千年仍保留完整的坊巷格局、灿若繁星的名人故居都让学生们领略到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他们走进黄巷郭氏民居、南后街叶氏民居、安民巷鄢家花厅等历史建筑,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修复情况;他们走进冰心故居、严复故居,探寻文学与历史的光辉印记。

在烟台山,学生们同样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此地因元末明初时周边设有炮台、炮城以及报警用的烟墩而得名“烟台山”。到了近代,福州成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也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目前仍保留着百年前的山地街巷、西洋建筑和园林古厝,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下,烟台山形成了一个集商贸、文化、生活、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区域。

紧邻苍霞闽江北岸的上下杭,是一处拥有丰富文化历史遗产的街区。这里的古老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三通桥、陈文龙尚书庙、八闽商埠展示馆、罗氏绸缎庄、生顺茶栈旧址等,以及福州传统商业文化的繁荣与变迁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积极与当地居民和游客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思考、分析表达等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内,同学们认真梳理实地调研所搜集的研学资源、思考研学旅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讨、制定、完善主题课程设计,提升创新能力。

——分享实习心得  做好职业规划

22日,各班级分小组开展了实习成果汇报及实习总结活动。同学们通过精彩的PPT演示,详细汇报了各自的主题课程设计和所搜集的研学资源,分享了他们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现出他们对专业的初步理解和探索精神。指导老师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实习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使同学们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规划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

此次认识实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了更为直观、全面且深入的整体认识,不仅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提供了契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和职业方向,更为提高学习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具目标性和动力,能够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