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严谨治学、桃李芬芳”重要指示精神,学前教育学院开展了"乐教笃行 智课新范"教研月主题活动。舞蹈教研室柯咏老师于2025年4月1日在金山校区舞蹈教室开展《“爱”的形象动作捕捉》幼儿舞蹈创编公开课观摩活动。学院副院长林萍副教授、舞蹈教研室主任王琼副教授及青年教师李吉祥、袁佳丽参与观摩指导。
课程以“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为框架,采用模块化任务式设计,通过“知识传递—案例示范—AI创编—成果展演”四个环节层层推进。柯咏老师以“爱的教育”为思政主线,从个体情感延展至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诠释“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课堂中,学生分组探讨幼儿歌表演特点,并提炼创编原则,教师结合案例《妈妈我爱你》,示范“双臂延展象征温暖”“螺旋上升传递希望”等意象动作,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的肢体语言。在技术赋能环节,豆包AI编曲平台与Suno音乐生成工具的运用成为亮点,学生通过输入关键词,生成与爱的主题相关的旋律,并将AI音乐与舞蹈动作深度融合,展现了技术革新对人文关怀表达的创新突破。学生展演后,教师从“情感张力”与“教育隐喻”维度精准点评,强化岗位实践导向。课后延伸任务“爱的瞬间”短视频录制,进一步打通课堂与幼儿园实践的桥梁,凸显“引岗入课”的教学理念。
课后研讨中,听课教师对柯咏老师“技术为翼、思政为魂”的教学设计给予充分肯定。林萍副院长指出,本节课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了技术赋能与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同时建议未来可进一步细化AI工具与舞蹈创编的衔接步骤,提升技术应用的精准度。教研室主任王琼强调,模块化教学与“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但在动作设计的适龄性上需更贴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差异,以增强教学迁移的普适性。最后,老师们结合本节公开课,开展了舞蹈教研室教研月主题“数智舞动·创课育美——技术赋能下的舞蹈教学新生态”的教学研讨。
本次公开课是学前教育学院深化“三教改革”、践行“乐教笃行 智课新范”主题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青年教师以创新技术推动美育深化、以思政浸润涵养教育情怀的担当与智慧。通过“数智+美育”的双轮驱动,培育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幼教先锋,为学前教育注入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图1柯咏老师公开课现场
图2 听课教师观摩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