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至10日,福建幼高专艺术教育学院组织师生来到中国瓷都-泉州德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艺术教育学院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美育工作相结合,在乡村文明建设中融入美育元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服务等活动,更好地了解国情,树立家国情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做贡献,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入探寻乡村故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三下乡"实践队员走访了德化县龙门滩镇大溪村。大溪村地处永春、德化、仙游三县交界处,是德化县两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之一,是全镇仅有的少数民族—畲族村,也是革命老区。在村长兰秋华家中,他详细介绍了大溪畲族村目前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红色故事等,和实践队员们重温了畲族人民曾和汉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战的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队员们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实践队员通过开展"品味·讲好民族乡村故事"活动,挖掘大溪畲族村红色故事、历史故事、非遗故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故事,并在为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授课过程中将故事宣讲融入美育课堂;还编排了优美的民族舞蹈、教唱民族歌曲以及创作绘画、书签等文艺作品,充分采用微视频、文艺汇演、画展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开展"民族振兴"墙绘,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下乡"实践队员就民族乡村文创、数字、旅游、民族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调研,结合村支部的介绍和需求,依据乡村特色产业卡通形象,开展"民族振兴"墙绘,助力乡村特色产品推广及文明宣传,充分发挥艺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我同行"宣传教育活动、民族历史故事绘图等特色活动,引导当地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共同体意识,助力民族乡村发展,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开设美育公益课程,提升乡村学生审美素养。"三乡"实践队员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美术、声乐、心理健康教育等公益课程,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乡村的小学生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感受美的浸润教化,提高了审美素养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强化科普知识宣传,共建科学健康生活。"三下乡"实践队员结合禁毒防艾主题,开展学生手工、海报制作等,将禁毒防艾知识宣讲融入课堂,让当地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禁毒防艾意识;制作特色禁毒防艾宣传材料,带动当地青少年深入社区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材料,倡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禁毒防艾社会氛围。
金沙js9线路中心办"三下乡"文艺晚会,共赏瓷都振兴新风貌。通过与泉州德化县教育局及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的精诚合作,"三下乡"实践队员精心编排了音乐、舞蹈和语言类节目,节目由当地青少年和实践队员共同参与表演。通过精彩的成果汇报晚会,展示了乡村美育志愿服务成果,展现瓷都振兴新风貌,并将美育的种子分享和传递给每一个人,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福建幼高专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于2019年与德化县教育局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三年来,持续组织师生前往泉州德化县开展乡村美育结对帮扶和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德化县教育局、德化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领导老师们的肯定与支持。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福幼艺术学子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并发挥成员们各自的优势,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共同完成了高质量的实践活动。他们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我,为乡村文明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满怀激情,以绽放的青春活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队员深入大溪畲族村探寻乡村故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以墙绘助力乡村、民族振兴
实践队员认真开展课堂授课
汇报演出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