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晚,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高级教师赵舒妮应邀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了一场“大概念贯穿与连续性评估相结合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面向人文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综合文科教育)2018-2020三个年级的学生。姜平院长、中文教研室主任陈名琛老师以及林宏老师聆听了讲座。
所谓单元教学法,就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舒妮老师以部编版四下科普类文本单元为例,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认真研讨教材。对于难懂的句子,可以通过迁移的方式,把理解没见过、不理解的词语或者陌生的景象的方法迁移过来(比如部编版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三下《剃头大师》等)。舒妮老师特别指出,在这当中要重视“陌生化”的用法,比如编版三上《大青树下的学校》中“这是一所可爱的学校”,其中“可爱”就是一种“陌生化”的用法。
其次,重视预测单元。部编版新教材“预测”单元从教材编写意图看有三个目标:第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第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舒妮老师认为这三个目标其实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续写故事。续写故事是一种能力,它是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让学生学会续写故事也就是本单元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她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认为可以通过题目、插图、关键词、对话、交流平台等方式来提示学生预测“老屋”最后是“倒”还是“不倒”。
再次,重视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整体设计涉及到单元目标的定位,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提出问题,展开奇思妙想。对于科学性和文学性兼顾的科普类文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KWL”表格来呈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中“K”代表“你知道什么?”、“W”代表“你想学什么?”、“L”代表“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舒妮老师接着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指出这篇文本“是怎样吸引你一直往下读呢”。然后通过展示本班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指出学生在细读文本后明确了本文的独特之处:“题目藏玄机――反差非常大――转折给惊喜――设问留悬念――表述有新意――结尾含期待”。这些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尝试应用上述六个独特之处进行习作互评互改,效果良好。
姜平院长最后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舒妮老师的讲座至少会影响我们学生10-15年的教学,对于2018级毕业班学生来说特别受用。因此怎样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从理解词语到学会运用“KWL”表格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这是一个呈螺旋式分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回顾本场讲座,归结为两点: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
舒妮老师循循善诱,语言风趣幽默,现场互动频频,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对于2018级学生来说,教学生涯即将正式开始,“单元教学”将是他们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2019、2020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生涯还没有开始,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讲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名师简介:
赵舒妮,高级教师,1998年普师毕业,自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教科室主任,研究生学历,福州市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州市五四青年奖章。曾获得福建省技能大赛小学语文组第一名,福建省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近五年来开设讲座、公开课近百场。